瑞士手表,無人不曉,而且都價格不菲。但是制表業(yè)卻不是在瑞士土生土長的。
16世紀末,法國的宗教斗爭導致了一場大屠殺,追隨加爾文的胡格諾派教徒紛紛逃到瑞士,帶來了制造鐘表的技術。這種法國技藝和當?shù)氐?/span>金銀首飾業(yè)相結合,就出現(xiàn)了瑞士的制表業(yè)。
它從靠近法國的日內瓦向外擴散,主要是沿汝拉山脈一線向東北蔓延,一直到東北面的沙夫豪森,在瑞士北半部遍地開花。
在制表工藝最初幾乎全靠手工操作。
1845年有了制表機械,出現(xiàn)大批生產,這個行業(yè)才真正成為一個現(xiàn)代工業(yè)部門。
在其后的一個世紀中,手表產量迅猛上升,最高年產量曾達1.04億只,占世界總產量40%,幾乎全部為出口。
全世界的出口手表中,每10塊就有7塊來自瑞士。
雖然如此,瑞士表業(yè)在三個多世紀中一直保持著手工業(yè)時期的分散狀態(tài),除了少數(shù)名牌大廠,從來沒有高度集中,大多數(shù)廠家都是中小型的。
面對世界上日趨激烈的競爭,制表業(yè)集資于1921年成立了瑞士制表研究所,在1962年成立了電子制表中心,二者都是研究開發(fā)機構,都設在納沙特爾市。
在70年代中期以前,有些新技術是首先在瑞士出現(xiàn)的。其中最早的液晶數(shù)字顯示;最薄的手表(厚度低于1毫米);裝在表帶里的體溫電池。
1970年代中卻被日本和香港等地趕了上來。一種是與珠寶高度結合高檔表。
經過努力潛心研制,瑞士制表商到了80年代,他們拋出一系列便宜的塑料石英走針表,其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叫做Swatch。這是一個自造的英文字,后5個字母就是“手表”,而前兩個字母也是英語“瑞士”的開始字母。石英機心封死在塑料表殼內,所以壞了不能修,但也不容易壞,換一次小電池可以走兩三年。這種表在西方市場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什么手表算是“瑞士制造”是有相當嚴格規(guī)定的。
惟一原則:瑞士制造的手表,才能是瑞士手表。手表上標識是:Swiss made。
最容易混淆的是只有一個單詞“Swiss”,這種手表多數(shù)意味著是在瑞士注冊的品牌,表明品牌是瑞士的,手表可能不是瑞士制造!
“表類‘Swiss’標認使用條例” (Ordonnance réglant l'utilisation du nom ?Suisse? pour les montres或Swiss Ordinance on Use of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 Swiss in Watches)在1971年公布,并于1992年加強實施后至今,但瑞士鐘表工業(yè)聯(lián)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在2007年6月就進一步嚴格“瑞士制造”使用標準的新方案進行表決。
該方案主要涉及瑞士手表及其機芯:手表方面,機械手表至少80%的制造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手表至少60%。此外,構造和原型(construction and prototype)應在瑞士進行。機芯方面,至少80%的構成部件的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機芯的比率為60%。
條例的舉例詳細如下:
1.瑞士機芯(“Swiss Movement”) 標志
根據(jù)“表類‘Swiss’標認使用條例”的第2條款,對瑞士機芯的定義是:機芯組裝在瑞士完成;機芯的最后檢測 在瑞士完成;除組裝費用外,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占全部原件價格的50%以上。如果機芯為瑞士制造,而整表不是在瑞士組裝的,則“瑞士”標志只能出現(xiàn)在不外露的機芯上。表的外表上只允許使用“瑞士機芯”(“Mouvement Suisse”或“Swiss Movement”)字樣?!氨眍悺甋wiss’標認使用條例”的第3條款規(guī)定,“機芯”一詞必須“完整地拼寫”而不能使用簡稱,且必須與前面的“瑞士”一詞使用同樣的字體、字號和顏色。
2.瑞士石英(“Swiss Quartz”) 標志
只有瑞士原產表才可使用這一標志,其它使用了瑞士石英機芯的非瑞士表無權使用。
3.瑞士原件(“Swiss Parts”) 標志
當手表機芯使用的原件為瑞士產而裝配在國外完成時可使用這一標志。但它只能出現(xiàn)在機芯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用于表的外部。
4.瑞士表盒(Swiss Case)標志
用于表盒上的“瑞士表盒”(Swiss Case)標志的使用條件是: 主要工序在瑞士完成;組裝及檢驗在瑞士完成;至少50%的生產工藝在瑞士完成。如盒上標有“瑞士表盒”,而內裝非瑞士表,則必須將表的機芯或整表原產地標志貼在表的外殼上。
5.瑞士表帶標志
只有在手表及表帶均為瑞士制造的條件下,才能在表帶上表明“瑞士制造”。只有主要工序在瑞士完成50%以上的表帶方可被視為瑞士制造。如瑞士產表帶被用于非瑞士表上,則只可在表帶上明確標出表帶為瑞士產,例如“瑞士表帶”。
1.檢查手表外觀:
瑞士手表外觀可從表殼、表蒙子、表盤,表針方面來進行檢查.瑞士手表表殼要棱角對稱,無劃痕和砂眼,后蓋和表殼應緊密旋合。安裝表帶簧的兩對洞孔位置應居中不偏,深淺適當,使表措簧不易脫落。表蒙子要光潔透明,無劃痕和疵點。表盤與表針的鍍層要亮,表盤的分秒刻度線和夜光點要完照無缺。
2.檢查手表靈敏度:
瑞士手表的靈敏度是指手表內擺輪自行起步的遲早。未上過弦的手表如輕輕地搖動一下,秒針起動后又很快地停下來,或者只上二三下發(fā)條,秒針就開始走動,都說明此表的靈敏度。高頻快(擺)手表因其游絲的剛度較大,需多上幾下弦秒針才會走動,這是正?,F(xiàn)象,并不是靈敏度不高。
3.檢查手表上發(fā)條的效能:
正常的瑞士手表上發(fā)條時,手應感到由松漸緊,當上不動時,說明發(fā)條已上滿。如上弦時發(fā)出“喳、喳”的異常響聲,或柄軸產生打滑的現(xiàn)象,都說明上發(fā)條部分有毛病。
4.檢查表針的間隙和相互位置:
瑞士手表表針與表盤、表蒙子之間,時、分、秒三個針之間,都應有一定的間隙,不能相互擦碰,否則影響走動,將時,分針分別撥到三點、六點、九點、十二點等幾個位置,三點,九點時,兩針應成宣角,六點時兩針成…條直線,十二點時兩針應璧臺一起。如情況不是這樣,說明分針與時針的相互位置安裝得不正確。
5.檢查瑞士手表時、分針轉動時的松緊度。
將分針與時針連續(xù)撥轉十二個小時,如在十二個小時的各個位置上,分針與時針都沒有明顯的偏松或偏緊的感覺,說明此表的走針部分安裝正常。
6.檢查走動時的聲音:
將手表上幾圈弦,聽聽其走動時的聲音如何,如聲音均勻,清晰無雜音,說明此表無大的毛病,因為手表的好壞,主要是看實際走時的精確度 而不是按其聲音的好壞而定的,所以,聽聲音只能對手表的好壞作個大概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