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木雕經(jīng)過諸家名師的努力探索和實踐,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將中國畫的構(gòu)圖與木雕相結(jié)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麗、淳樸粗獷的獨有風韻,天津木雕主要是雕刻建筑物和家具,建筑木雕通常用于垂花門、外檐、額枋、花板和花牙裝飾上,也可以作內(nèi)檐裝飾,如木隔扇、花罩、屏風等。
清中末葉,天津有三家較大的木雕作坊———房家、云家、趙家。因房家作坊擅刻獅子,云家作坊以刻鳳出名,故有“房獅云鳳”之譽,又有“東房西趙”之稱。后來,房家作坊的房廣元改進了木雕工具,用鎪條鋸代替了獨條鋸,并吸取了南方木雕玲瓏剔透的長處,融南北木雕技藝于一爐,確立了天津木雕的地方風格。光緒年間,房氏作坊的朱星聯(lián)吸收了中國花鳥畫的構(gòu)圖方法,把天津木雕的藝術水平又提高了一步。楊柳青西河閘附近的原天津干部療養(yǎng)院中的木雕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繼朱星聯(lián)之后,影響較大的木雕藝人是何萬清。何萬清培養(yǎng)了9個徒弟,其中王永慶、劉杏林、劉光明、傅寶元等常在一起合作,城里鄉(xiāng)祠卞家大院的重花門是他們的代表作;范竹齋家的木雕隔扇是王永慶作品。這些作品早在“文革”前已被征集到天津藝術博物館中。
何萬清的得意弟子劉杏林,在天津許多優(yōu)秀建筑上都留下了自己閃光的藝術,被世人譽為“花活劉”。1959年,劉杏林創(chuàng)作的毛主席詩詞木雕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蔚為壯觀,成為劉杏林木雕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一頁。
天津木雕源自清朝,其實在清朝的時候,天津也是有木雕大師的,也會有一些木雕作品問世,但是并不是很火爆,而天津木雕真正的火起來是在民國之后,天津租界大肆修葺房屋,使用木雕的需求非常大,就這樣,天津木雕跟著就開始興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