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榆林縣民俗活動的重要一項,而榆林豐富的民俗事象,則為剪紙?zhí)峁┝俗杂神Y騁的創(chuàng)作的廣闊天地。榆林剪紙與本地風俗習慣密切結(jié)合,蘊含著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質(zhì),是榆林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舉凡歲時節(jié)令、居住、服飾、誕生成年、婚葬、壽筵,都在剪紙中得到了反映。
榆林剪紙因為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滋養(yǎng),有神州南北東西八面來風的熏陶而淳厚雋永,古樸生動,多姿多彩,它兼?zhèn)淞宋覈狈郊艏埖拇肢E大氣、寫意豪放和南方剪紙工巧細致、寫實秀美的特點,又體現(xiàn)出多元文化相交相融的特色。從地域劃分,榆林剪紙有三個板塊;綏德、米脂為一塊,這里的剪紙作品古樸厚重;定邊、靖邊為一塊,這里的剪紙作品灑脫細膩,渾厚樸實;神木、府谷為一塊,這里的剪紙作品蒼勁渾厚、純樸明快。
1、以歲時節(jié)令為例
正月初一家家掛春幡、貼窗花,一派喜慶氣氛。正月十五鬧花燈,燈上要貼剪紙,更加絢麗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擺放剪紙,表達懷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貼“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樣、賽智慧。九月九重陽節(jié),剪刻重陽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農(nóng)節(jié),陜北地區(qū)用五色紙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種種式樣,在門前或墳地焚燒,寄托生者對亡人的哀思。
2、從紅白喜事來看
結(jié)婚時,大門兩邊要貼上大紅雙喜字,作為裝點。枕頭、手帕上的繡花,也是以剪紙為底樣繡成的。送殯儀仗中的紙幡、搖錢樹、金山銀山,轎車大馬,都是用紙剪刻糊制的。
榆林剪紙藝術遍及榆林市各地,剪紙能手數(shù)以千計,佳縣的的郭佩珍,靠一把剪刀成為著名的剪紙藝術家,被譽為“黃土地上的畢加索”。榆林的曹宏霞,敢于創(chuàng)新,她將傳統(tǒng)窗花創(chuàng)編成巨幅軸花,提升了陜北剪紙的藝術品位,作品遠赴加拿大、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和地區(qū),成為海外友人珍愛的藝術品,她剪出的《水滸人物》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銀獎,長12.1米,寬1.2米的《九邊重鎮(zhèn)老榆林》已申報吉尼斯世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