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雄風》是韋唯和劉歡合唱的一首歌曲,由張藜作詞,徐沛東作曲,是1990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的宣傳曲。
我們亞洲 山是高昂的頭
我們亞洲 河像熱血流
我們亞洲 樹都根連根
我們亞洲 云也手握手
莽原纏玉帶 田野織彩綢
亞洲風乍起 亞洲雄風震天吼
我們亞洲 江山多俊秀
我們亞洲 物產(chǎn)也富有
我們亞洲 人民最勤勞
我們亞洲 健兒更風流
四海會賓客 五洲交朋友
亞洲風乍起 亞洲雄風漫天吼
……
《亞洲雄風》由徐沛東作曲,張藜作詞?!秮喼扌埏L》的創(chuàng)作方式有些特殊,它是先有曲調,后填歌詞。徐沛東創(chuàng)作這首歌曲的時候就坐在鋼琴前,彈著彈著就找到了旋律,之后找到了好朋友張藜,兩人一起商量著填了詞。張藜表示歌詞中“亞洲風乍起”的“乍”字頗費心思,審查時有位領導說這個字用得不好,好在后來這個“乍”字還是保住了。關于《亞洲雄風》這個名字,還有一番波折。歌曲最開始叫《亞洲雄獅》,但審查專家和領導認為“雄獅”一般會認為是對中國本身的比喻,而一個洲際運動會的主辦國不應該有太強烈的自我色彩,最后決定要修改。張藜接到修改意見后的第二天就修改完了,張藜把“雄獅”改成“雄風”,果然順利通過了審核。
《亞洲雄風》完全超越了體育歌曲范疇,甚至可以被稱作流行歌曲。這首歌曲激昂高亢的旋律顯示了炎黃子孫的強大富足和同亞洲各國的深厚友情?!秮喼扌埏L》在中國以及亞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首歌曲更多的是群眾性的一種呼喚和吶喊。
《亞洲雄風》能夠深入人心,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它朗朗上口的歌詞。歌詞中多次采用擬人、比喻和回環(huán)的修辭手法,讀起來氣勢磅礴。
徐沛東介紹說,這首歌創(chuàng)作于1989年11月,它與一般的歌曲創(chuàng)作方式不同,一反常規(guī),是先有曲調,后填歌詞,而且創(chuàng)作過程相當順利:“我也是突然有感而發(fā),那天半夜突然想起了一個動機,我就爬起來把這個動機記下來。早晨起來,我就在鋼琴上反復彈,我覺得這個動機還挺有力量,(哼唱),就覺得這像一個號角。后來我就把我的搭檔、合作伙伴張藜老師請到我家。我說咱們合作一首為亞運會寫的歌曲吧。我說我大概有一個音樂的雛形,我就把旋律在鋼琴上反復彈彈、唱唱。后來張老師聽了以后說行了,(他就)把我這曲譜拿回家里,第二天他把詞填好了給我,我又根據(jù)詞的意思,重新作了一下(曲子)結構的調整,這種情況下就錄(音)了?!?/p>
《亞洲雄風》這首歌之所以廣受歡迎,一個原因是歌曲本身的吸引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蘊含的團結奮進的精神,鼓舞人心、振奮人心,恰到好處地契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而作為當時全國最為當紅的兩大實力唱將,韋唯劉歡的激情演唱也為這首歌增色不少,雖然這首歌當時并沒能成為北京亞運會的主題歌,但卻是這場盛會當中,流傳最廣的歌曲,很多人至今仍誤以為,這首歌才是當年北京亞運會的主題歌,而伴著這首歌,劉歡與韋唯的歌唱事業(yè)也達到了一個巔峰。
時間 名稱 地點
1990年 十一屆亞洲運動會 北京
1990年 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 北京
2011年 第12屆亞洲藝術節(jié)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