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刀是一種工藝品,出小刀的地方很多,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工藝小刀、伊犁沙木薩克折刀、焉耆陳正套刀和莎車買買提折刀,另外沙雅小刀、塔石罕小刀、庫車小刀、姑墨小靴刀、和田墨玉奎雅折刀同樣歷史悠久,久負盛名。
其中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麗的紋飾和鋒利的刃口而顯露頭角。英吉沙小刀是以原產地英吉沙縣而命名的。英吉沙縣位于新疆 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傳統(tǒng)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一向以生產鐵器、土陶、制靴、織花、織布而著稱。生產這種工藝佩刀的歷史約有400年左右。它既實用又美觀,是很受歡迎的民族特需工藝品。
新疆(古稱西域)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絲綢之路歷史悠久,與世界上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都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高超的手工工藝技巧;再加上這里是中西文化(與數(shù)國交會:巴基斯坦、印度、尼萡爾、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烏孜別克、土耳其、阿拉木圖等等...)交匯之地,有著豐富深厚的數(shù)個國家的文化積累,從而使新疆成為民族特色工藝品薈萃之地。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深不可測的沙漠、離海最遠的城市、全世界的最底點、盛產和田的玉石、阿勒泰的黃金、天山的雪蓮、英吉沙的小刀、和田的石榴、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等等 。
英吉沙小刀是以原產地英吉沙縣而命名的。英吉沙縣位于新疆 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傳統(tǒng)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一向以生產鐵器、土陶、制靴、織花、織布而著稱。生產這種工藝佩刀的歷史約有400年左右。它既實用又美觀,是很受歡迎的民族特需工藝品。
英吉沙小刀的傳統(tǒng)造型,為人們所公認者有彎式、直式、箭式、鴿式等12個品種,30多個花色。其中又以民族欣賞習慣的不同,分制有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漢、藏等不同形式。每個花色大約都有大、中、小三個不同規(guī)格。英吉沙小刀即是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品,又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工藝品。刀把有角質的、銅質的、銀質的,和玉質的,非常講究。無論哪一種刀把,英吉沙的工匠們都要在上面鑲嵌上色彩鮮明的圖案花紋,有的甚至用寶石來點綴,玲瓏華貴,令人愛不釋手。英吉沙的小刀歷史悠久,選料精良,做工考究,造型紋飾美觀秀麗。是很好的饋贈佳品或珍藏品。
關于英吉沙小刀的產生,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四百多年前,仁慈的真主看到英吉沙干旱缺水,土地瘦瘠,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作為補償,暗中指點佑助芒辛鄉(xiāng)欄干村一位刀匠,從此英吉沙小刀脫穎而出,聲名大噪。
另有傳說:在久遠的年代,英吉沙是個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地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安居樂業(yè),過著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從沙漠里來了一只噴沙吐風的怪獸,幾乎在一夜之間,草原變成了荒漠,河流一下子干枯了。為了保衛(wèi)家園,人們紛紛拿起了棍棒與怪獸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然而善良的人們根本不是怪獸的對手,許多人為此喪了命。
一個名叫阿斯爾的維吾爾族小伙子為此傷透了腦筋,日不進食,夜不能寐。一天夜里,他突然睡著做了一個夢,夢里老天爺送給他兩把精巧鋒利的小刀,刀柄上鑲嵌著各色閃光的寶石,同時告訴他,帶上這兩把小刀可以降妖除怪。醒來之后的阿斯爾,果然看到自己腰間有兩把精美的小刀。阿斯爾激動無比,立刻跑去告訴鄉(xiāng)親們,并且號召大家向怪獸發(fā)起進攻。
阿斯爾從腰間拔出那兩把小刀揮舞著刺向怪獸,當怪獸面目猙獰地撲向阿斯爾時,只見他手中匕首的手柄閃著耀眼的藍色、紅色、黃色的光,刀光與閃光合成一束更強大的光束,直刺向怪獸的雙眼,只聽怪獸一聲慘叫之后落荒而逃。
原來是耀眼的閃光把這只怪獸嚇跑了。從此以后,人們就把珍珠、寶石鑲嵌在小刀的刀柄上,用來降妖除怪。有了珠寶眩目的光芒和鋒利的小刀,怪獸從此就消失了,美麗的家園又回到了人們手中,英吉沙的維吾爾族人就更加喜愛小刀了。
維吾爾族為什么如此喜歡小刀呢?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維吾爾族兄弟上山去打獵,除了獵槍之外,他們每人身上還佩帶了一把小刀。進入山溝不久,就聽到“呼呼”的聲音,抬頭一看,好家伙,一只老虎躥了出來!跑在后面的弟弟被老虎叼走了。哥哥拼命追趕老虎,可是怎么也追不上。他突然想起弟弟的腰中別著一把刀子,就放聲高呼:“弟弟,你腰上有刀!”這一下子提醒了弟弟,于是,他撥出刀子,拼命地朝老虎的胸前和腹部刺去,不一會兒老虎就躺在了血泊中。這個故事傳出后,維吾爾族男子都要佩帶一把刀,以防萬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佩帶小刀的習俗。
傳說未必可信,不過英吉沙小刀的出現(xiàn)與當?shù)厝说纳盍曀紫嚓P卻毋庸置疑。他們有的生活在農區(qū),有的生活在牧區(qū),吃肉、吃瓜、修理鞍具、套具、切馕、切肉等都離不開小刀,如夏季在田間地頭吃瓜泡馕時,就用小刀當筷子,用刀尖戳著馕或瓜往嘴里放,別有一番風味。由于種類多、做工精細,小刀又成為男子腰間的一種裝飾品,作為向同伴炫耀的資本,同時還可以增加男人們的雄風。
歷史上,我國少數(shù)民族大都崇武尚刀,他們多以游牧為主,副食也多是牛羊肉,宰剝牛羊或切割肉塊需要相適宜的刀具。維吾爾人喜歡大塊牛羊肉,尤其愛吃烤全羊。眾賓團坐的筵席上,當美味飄香的牛羊肉端上時,賓客們便紛紛亮出各式各樣的刀子。誰的小刀精美漂亮,人們就會投去贊賞的目光。另外,南疆是著名的瓜果之鄉(xiāng),英吉沙小刀是削果皮特別是切哈密瓜的最佳用具。
英吉沙小刀是新疆維吾爾族的手工藝品,具有濃厚的維吾爾族風情,幾乎是人人攜帶,形影不離。都非常講究制作工藝,新疆英吉沙小刀既要美觀大方,又要方便實用。所以制工格外的講究,尤其是新疆刀刀柄和新疆刀刀鞘。為了美觀,新疆刀刀柄或彎或直,被制成各種樣式,有的干脆用羊角、鹿角直接來做新疆刀刀柄。若是銅刀柄,那就更得著實裝飾一番了。新疆英吉沙小刀一般先在銅柄上鑲嵌幾塊彩色的玻璃或者塑料塊,然后再鑲嵌十幾顆寶石般的玻璃和塑料顆粒,閃閃爍爍,珠光璀璨,煞是奪目。當然了,也可以鑲些真的寶石上去,那價格可就不斐了。新疆英吉沙小刀鞘的制工也不能小看。一般的刀鞘多為銅制或者皮革制成。銅制的刀鞘上則有用各色的玻璃或塑料飾品鑲嵌而成的各式各樣的圖案,顯的珠光寶氣,富貴華麗。皮革刀鞘對于保護刀具是最好的選擇,但裝飾較少,所以皮革刀鞘多。雖然裝飾得較少,但更講究實用性。刀身用最好的鋼制成,刀刃鋒利,使用起來得心應手,非常方便,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新疆,最富盛名的刀具當屬有悠久歷史的英吉沙刀,它的制作工藝最為考究,歷史也最為悠久,所以也可以說它是新疆刀飾的鼻祖了。刀鞘用牛、羊皮模戳壓制成.而所有的刀品中,以新疆英吉沙小刀最為出名。英吉沙的小刀歷史悠久,選料精良,做工考究,造型紋飾美觀秀麗。是上等的饋贈佳品或珍藏品。
英吉沙小刀一般長十幾二十來公分。最大的達半米以上,最小的僅兩寸左右。它們造型各異。如月牙、如魚腹、如鳳尾、如雄鷹、如紅嘴山鴉、如百靈鳥頭,無論何種式樣,做工都非常精細,外觀賞心悅目。且不說它的銳利無比,那是許多刀具所共有的,新穎、別致是英吉沙小刀的特色,表現(xiàn)在刀柄上尤為突出,有木質的、角質的、銅質的、銀質的、非常講究。無論哪一種刀把,英吉沙的工匠們都要在上面鑲嵌上色彩鮮明的圖案花紋,有的甚至用寶石來點綴,玲瓏華貴,令人愛不釋手。
由于英吉沙小刀具有實用和裝飾功能,故歷來有“用家”、“愛家”、“富家”之說。所謂“用家”,泛指各族農牧民,他們把這種小刀作為生活、生產用具,隨身攜帶,切瓜、割肉、削木、剝皮無一不用。特別是牧民們更是人手一把,隨時用來屠宰牛羊牲畜?!皭奂摇毕抵敢恍郯延⒓承〉蹲鳛檠b飾欣賞品和旅游紀念品的人。“富家”系指舊社會中那些官僚富豪,他們?yōu)榱颂厥庑枰R獙iT定制諸如佩箭一類的特種英吉沙小刀。本地的巴依、阿訇赴麥加朝覲時,往往也要專門定制精工細作的英吉沙小刀。如今,已無愛、用、富家之說了。
“我們的至圣穆罕默德教導我們,不要敬拜任何偶像。因為,天地之間唯一可以受拜的只是獨一的、萬能的真主?!庇捎诰S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不崇拜偶象,所以英吉沙小刀傳統(tǒng)文化里就沒有“大師”這一說法,人們尊稱技藝高超的匠人為大師傅,更不必客意在刀上打上名字,以表示是所謂“大師”的作品?!皹O品英吉沙小刀”在手柄等關鍵部位都是用手工方法打制的,所以產量極小,而且價格不菲。明珠不可暗投,“傳統(tǒng)工藝正宗傳人”不會輕易為別人打制“極品英吉沙小刀”,平?;究床坏酱祟愖髌?。
傳統(tǒng)制作工藝,是由工匠精心挑選的鋼材打成型, 制成粗胚和細胚之后,用銼刀銼磨光,然后再行淬火。核心工藝如:淬火、鍛打、保養(yǎng)、開刃等工藝是由工匠們世代傳承的絕技,相互保密,絕不外傳。由“正宗傳統(tǒng)工藝”秘制而成的“極品英吉沙小刀”,鋼色純正,爐火精純,其質感如同鋼中美玉,百煉成鋼,削鐵如泥;鋒刃銳利,用其削刮鐵條,但見鐵屑迎刃而起,而刀鋒卻不曾崩口、卷刃。
刀柄,均使用各種銅、銀、玉、骨、寶石等拼花鉚釘,組合成各種晶瑩俏麗、兩側對稱的圖案。最珍貴的當然要算用純銀和寶石鑲嵌裝飾的刀柄了?,F(xiàn)今,刀匠們還普遍使用艷麗的彩色有機玻璃和塑料薄板來裝飾刀柄,這又給英吉沙小刀增添了一種低廉而又時髦的衣冠。講究的還有純銀和寶石鑲嵌裝飾的刀柄。
刀鞘的制作是由藝匠們都善于根據不同的刀型,量體施材,先用木片制作一個合體的內套,然后再用牛、羊皮縫在內套上。皮子事先要用模戳壓制成簡單樸素的適合紋樣,再涂染以暗西洋紅、玫瑰紅、褐色、橙色或黑色,制成美麗的刀鞘。也有的刀鞘用銀、銅和鋁制作,顯得更為珍貴。
從16世紀末,在英吉沙縣城南郊的卡爾瓦西村(今芒辛鄉(xiāng)十村),一位名叫買買提·庫拉洪的鐵匠制作的一種雕刻有直、方、圓、齒、三角形的圖案、并涂有紅、綠等顏色的木柄小刀,特別的鋒利、美觀。農家遂紛紛盤爐仿制,從而世代相傳。隨后藝匠們各出心裁,制作各種造型的小刀,并在刀柄上用黃銅、白銀、玉料、骨石等鑲嵌,并刻上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他們相互競爭,促進了小刀質量的提高。于是英吉沙小刀的名聲越來越大,制刀技藝迅速傳人和田、莎車、喀什和庫車等地。你若走到這些地方,可以看到各種專營刀具的商店和民族用品商店都出售英吉沙小刀,琳瑯滿柜,使你為之眼花繚亂。
新中國成立后,輕工部門為促進這種名牌小刀業(yè)的發(fā)展,投資數(shù)十萬元,組織近30名藝匠,建成了英吉沙小刀廠。這里有了寬敞明亮的工房,以及全套的車、銑、刨、沖等機床設備,又保持了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的方法,充分發(fā)揮藝匠們各自擅長的技藝。
現(xiàn)在,英吉沙小刀的制作,經過不斷革新、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了空前的,繁盛面貌。大量優(yōu)質產品供應了市場和旅游所需。在歷屆中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和民族用品展銷會中,都有英吉沙小刀展出。近年來,不少英吉沙小刀新產品還銷往日本、德國、美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受到客戶的歡迎。1987年英吉沙小刀在全國旅游工藝品評比中獲第一名。在北京旅游產品博覽會上獲“金馬獎”。
和田墨玉奎亞小刀是維吾爾人民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以其主要產地在墨玉縣奎亞鄉(xiāng)而得名。和田墨玉奎雅折刀,是折疊式小刀,刀長3-9厘米。外觀精巧,刀刃鋒利,攜帶方便一般串在鑰匙串上,可作腰飾。下館子、逛街、旅游隨時可派上用場,用來割肉、切瓜、削果皮。
和田墨玉奎雅折刀造型美觀,刀體平整光亮,刀把雕刻有不同樣式的花紋、圖案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還配有精致的皮鞘,便于攜帶,現(xiàn)有白銅、黃銅、玻璃、塑料、骨頭、銀、金等格式花色品種 13 種 。新疆和田墨玉奎雅紅玫瑰小刀以其雕刻精美,式樣獨特,工藝考究、便攜、鋒利、耐用,在市場上獨樹一幟,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