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新會圭峰山南麓的五臺山下,是本區(qū)旅港鄉(xiāng)親陳經綸先生個人捐資興建的一所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環(huán)境幽雅的完全中學。1988年秋開始招生辦學,現(xiàn)有初中、高中70余個班,在校學生4000多人,教職員工240人。
陳經綸中學從1988年9月開始依法辦學,招收了初一和高一新生。1988年9月經新會縣人民政府批準確定為新會縣與會城鎮(zhèn)共管、以會城鎮(zhèn)為主的管理體制。1992年12月,陳經綸先生向新會市府提議,把學校改為市屬、私辦公助學校。1993年4月經新會市人民政府批準,從1993年起,實行私辦公助的完全中學辦學體制,行政上為新會市直屬單位。陳經綸中學1994年參加“廣東省僑資辦學優(yōu)秀成果”評比,榮獲一等獎,同年被評定為省一級學校。
陳經綸中學辦學十五年,切實按照社會主義的辦學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于“有特色、有質量、有財源之強校、名校”的辦學目標和“素質更高、質量更好、校園更美、設備設施更完善、福利待遇更理想”的發(fā)展目標,制訂和補充完善了一系列的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獎懲條例,保證了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優(yōu)良的校風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切實推行素質教育,按照全國統(tǒng)一標準設置課程和安排課時,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管理日益完善和規(guī)范,落實工作崗位責任制,歷年的教學、教育、第二課堂、文體藝術、后勤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輝煌的成績。
全校占地面積14.2萬平方米(213畝),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9.3萬平方米。校園分為教學、運動、生活三個區(qū):教學區(qū)有綜合辦公大樓、教學樓、科學樓、實驗樓、階梯課室、圖書館、生物園、地理園;運動區(qū)有400米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1200平方米的體育館、10米跳水臺的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生活區(qū)有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大樓及可供2000多人進餐的食堂。
陳經綸先生愛校愛生情深,他把對師生的殷切期望寓于校園各建筑物中,用心良苦:博士帽形的傳達室,望同學們學有所成,博學多才;白玉像廣場用綠化造型的中國地圖和新會地圖,望同學們要愛國愛鄉(xiāng);黑色墨水瓶形的圖書館,望同學們飽覽群書,滿腹“墨水”;“品”字形的教室,望同學們品學兼優(yōu);鑰匙形的綜合辦公大樓,望老師們用智慧和心血為學生打造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風帆形的跳水臺,望學校在培育英才之征途中一帆風順;階梯課室專設108個座位,以梁山泊108條好漢作喻,望同學們要學會做人,一定要做好人,決不要做壞人;“展翅樓”的命名,望同學們德才兼?zhèn)洌钩岣唢w,開創(chuàng)美好的明天。
該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學思路清晰前瞻,管理理念先進科學。切實實施素質教育,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建設和規(guī)范行為的養(yǎng)成,校風優(yōu)良。狠抓教學質量,優(yōu)質教學業(yè)績輝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1994年1月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建校以來,來訪嘉賓40多萬人。如今,該校已是一所享譽海內外的學校。
后來學校逐步發(fā)展、擴大規(guī)模,陳經綸基金會分批分次增加投入,特別是被批準為私辦公助學校之后,1993年興建了學生宿舍1座;1994年興建了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3個、學生語音室1個、學生電腦室2個、教師電子閱覽室1個;2000年再出資420多萬元興建和裝修了科學大樓1座;2001年出資570多萬元興建和裝修了學生宿舍大樓1座,2002年出資470多萬元興建和裝修了教學大樓1座;擴建了學生飯?zhí)?,飯?zhí)矛F(xiàn)可同時容納1600人就餐,在原來的飯?zhí)眉咏艘粚訉W生宿舍,學生宿位增至1600個。逐年增添教學設備,投入500多萬元。出資對早期的綠化進行了改造,每年都對有損、破、漏的設施設備進行了維修。設備設施、校產維護方面投入折合人民幣超過7000萬元。另外,用作教工的福利補帖、政策性補貼約2800萬元。辦學十五年,除了政府投入供給教師工資平均每年150多萬元、合計約2250萬元之外,陳經綸中學的基建、擴建、設備的添置、校產的維護、教工的補貼等各項費用共達1億1千多萬元,均由陳經綸先生及其陳經綸中學基金會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