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街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側(cè),自古就是北京最著名的商業(yè)街。如今也有多家老字號餐館、店鋪,還有各地的小吃匯集,適合逛街購物、享用美食。另外街上建筑都很古老,搭配牌坊、老招牌、紅燈籠等,很有老北京的味道。
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民眾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明代前門大街是正東坊和正西坊的分界線,以街中心分界,東屬正東坊,西屬正西坊。又因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故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城突破了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正陽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了大商業(yè)區(qū)。
明朝中期,由于商業(yè)的發(fā)達,前門大街兩側(cè)出現(xiàn)了鮮魚口、豬(珠)市口、煤市口、糧食店等集市和街道,前門大街才成為一條商業(yè)街。北京最著名的“大柵欄兒”也在其中。明嘉靖以后,各省市在京做官的人為了解決進京應(yīng)試舉子的住宿問題,在前門大街兩廂建立了各地會館。舉人們常到前門大街來購買生活用品或飲酒作樂,這樣也促使前門大街成為一條繁華的商業(yè)街道。
清初把東城的燈市挪到前門一帶,而且為了維護皇權(quán)的尊嚴,戲院、茶園、妓院只準許開設(shè)在城外,于是前門大街較前又有了進一步的繁榮。清代大街兩側(cè)陸續(xù)形成了許多專業(yè)集市,如鮮魚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豬市、糧食市、珠寶市、瓜子市等。附近胡同內(nèi)隨之出現(xiàn)許多工匠作坊、貨棧、車馬店、旅店、會館以及慶樂、三慶、華樂等戲園。大街的席棚之房逐漸改建成磚木結(jié)構(gòu)的正式房,形成了東、西側(cè)房后有里街的三條街。東側(cè)里街為肉市街、布巷子、果子市,西側(cè)里街為珠寶市、糧食市。前門外正街的店鋪創(chuàng)立時間大部分晚于里街的店鋪,路東有全聚德烤鴨店、便宜坊烤鴨店、會仙居炒肝店、永安堂藥鋪、黑猴帽店、都一處燒麥館、正陽樓飯莊、瑞生祥、九龍齋鮮果店、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正明齋餑餑鋪等。路西及西里街有永增和錢莊、瑞蚨祥綢布店、天蕙齋鼻煙店、同仁堂藥鋪、六必居醬菜園、一條龍羊肉館等。
清末,前門大街已有夜市。光緒二十七年(1901)后,在前門箭樓東、西兩側(cè)設(shè)立了前門火車站東站西站,前門大街成為北京同外省聯(lián)系的交通樞紐。
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qū)共有私營商業(yè)基本戶800余家。前門大街東側(cè)從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館、慶林春茶葉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廳、天成齋餑餑鋪、便宜坊烤鴨店、老正興飯莊、普蘭德洗染店、億兆棉織百貨商店、前門五金店等店鋪。
前門大街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全長845米,僅前門大街兩側(cè),建筑面積就共計6.6萬平方米,約容納180家商戶。
廣和樓又名“廣和查樓”或“查樓”,是前門大街不可不看的一處景觀,這里封存著老北京對梨園文化最初的記憶。廣和樓建于明末,曾為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戲樓,與華樂樓、廣德樓、第一舞臺并稱為京城四大戲園。查樓本是私家花園里的戲樓,它的繁華初始于康熙年間。那時查樓已經(jīng)不再是私家園林里的寂寞臺榭,改成了對外營業(yè)的茶園,初名查家茶樓、查家樓,后改稱廣和茶樓??滴踉酱丝磻?,并賜臺聯(lián),一時間風光無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電影、電視等新潮文化“入侵”,許多老戲園在城市建設(shè)的推土機里化為灰燼,廣和樓雖然有幸免于劫難,但為了維持生計,它放過電影,舉辦過交誼舞比賽,還一度做過游戲廳,廣和樓也因此改名廣和劇場。自1996年后,這里再也沒有舉行過京劇演出。
20世紀50年代初,前門地區(qū)共有私營商業(yè)基本戶800余家。
前門大街東側(cè)從北往南有大北照相館、慶林春前門大街茶葉店、通三益果品海味店、力力餐廳、天成齋餑餑鋪、便宜坊烤鴨店、老正興飯莊、普蘭德洗染店、億兆棉織百貨商店、前門五金店等店鋪;西側(cè)從北往南有月盛齋醬肉鋪、華孚鐘表店、慶頤堂藥店、一條龍羊肉館、盛錫福帽店、公興文化用品店、祥聚公餑餑鋪、龍順成木器門市部、前門大街麻繩店、前門自行車商店、前門信托商店等店鋪。1979年以后,在原有老字號商店和傳統(tǒng)經(jīng)營特色基本保留下來的同時,又陸續(xù)開設(shè)了五金交電、服裝百貨、自行車、食品、鐘表、化工油漆等新店。
前門大街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里的許多中華老字號,如六必居醬園、同仁堂藥店、瑞蚨祥綢布店、長春堂藥店、內(nèi)聯(lián)升鞋店、張一元茶莊,還有月盛齋的醬肉店、都一處的燒賣店等16處老字號分列道路兩側(cè)。在鮮魚口、打磨廠等胡同內(nèi),也是店鋪、飯館林立,不過這里已沒有享有很高聲譽的老字號,而是外地人在此開設(shè)的條件簡陋的美容美發(fā)店、小飯館。記者到時正值中午時分,每家飯館都有一兩個伙計站在店門口招徠過往行人,吆喝聲此起彼伏。
前門老字號匯集的一條美食街
前門大街上匯集著京城的許多家老字號飯店,就像正陽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一樣,前門大街上的那些老字號飯店也是久經(jīng)滄桑,門前的招牌印證了他們的悠久歷史。盡管這里的人氣頂不上其他的美食街那樣火爆,但是,卻代表著京城的食文化,也是外地人到北京必去的地方。
1、全聚德烤鴨店
2、都一處燒麥館
3、月盛齋醬肉店
4、中國書店
5、一條龍羊肉館
6、張一元茶莊
7、慶林春茶莊
8、長春堂藥店
9、億兆百貨
10、大北照相館
前門大街的都一處、全聚德、一條龍等老字號飯莊已經(jīng)開門迎客,游客可以在這里享受地道的京城美食;另外前門大街的中國書店、張一元茶莊則是游客們買書、品茶的好地方。
地鐵路線:乘坐地鐵2號線到前門站下車。
公交路線:乘坐2、5、8、9、20、22、44、48、59、66、67、82、93、120、332、599、622、快速公交1線、特2、特4、特7、特11、夜2、夜5、夜17、夜18等公交車均可到達。
乾嘉時俞清源在《春明叢談》中描繪前門大街的熱鬧:“珠市當正陽門之沖,前后左右計二三里,皆殷商巨賈,前門大街設(shè)市開廛。凡金銀珠寶以及食貨如山積,酒榭歌樓,歡呼酣飲,恒日暮不休?!边@就說明了前門大街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情況,而且說明前門大街那時已經(jīng)有了好幾家大飯館。
咸豐五年(1855年)這里開設(shè)了“便宜坊烤鴨店”;同治三年(1864年)肉市開設(shè)了“全聚德掛爐烤鴨店”;“都一處”飯館傳說就是乾隆皇帝來這里吃了燒麥說了句夸獎的話而命名的。
光緒年間這里還有“致美齋”的餛飩、“九龍齋”的酸梅湯(在大柵欄東口)、“六必居”的醬菜、“正明齋”的滿漢糕點等著名食品商店。
民國以后,以賣醬羊肉著名的“月盛齋”也遷到前門大街。這時由于建立了前門火車站,每天吞吐著大量旅客,前門大街更形擁擠。
前門大街還是條美麗的街道?!短一ㄉ取纷髡呖咨腥尉驮柙佭^:“前門輦路黃沙軟”;宣統(tǒng)時有人描繪前門大街“綠楊垂柳馬櫻花”,馬路兩側(cè),紅綠相映,往來行人,樂而忘倦。
后來,前門大街這些特點大部分都保留下來,還開設(shè)了好幾家大服裝店、百貨商店。北京最老的照相館——大北照相館,上海遷京的“老正興”飯館等也都開設(shè)在這里。著名的大柵欄、八大胡同、紀曉嵐故居、琉璃廠也都在前門地區(qū),民族風格保留的還是比較完整的,怎么完整,大家可以從以后的片子上看到。
規(guī)劃好的前門商業(yè)街將不再允許通車,改為步行街,只有老北京的叮當車可以“招搖”過市。80余個京城老字號將在改造后的前門商業(yè)街(前門到永定門的中軸路)路兩旁一字排開,并全部亮出黑底金字招牌。據(jù)悉,未來這叮當車前門商業(yè)街還將鋪上鐵軌。這一老北京繁榮商市將在2008年前與市民見面。為保證前門地區(qū)全體修繕,首先將加快前門東側(cè)路的拆遷建設(shè),完成正義路南延、西打磨廠街、西河沿等市政道路的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