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剪紙技藝是四川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第一批四川省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巴中市通江縣諾江鎮(zhèn)(巴山剪紙)被命名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巴山剪紙的主要風格分為三種:
一是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內容上沿襲了原始圖騰的紋飾圖樣;
受南北文化相互融合的影響,巴山剪紙形成了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和細膩相交融的特點,內容上延襲了原始圖騰的紋飾圖樣,保留了中國最早的文字符號和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從美學上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二是工整對稱,線條細膩流暢的歷史傳統(tǒng)和生活裝飾圖案;
受漢文化影響比較深,造型講究工整對稱,線條細膩流暢,以歷史傳統(tǒng)和生活裝飾圖案為紋樣源流,反映了主流歷史文化生活的藝術品味。
三是形式上融入了西方美術繪畫特征元素的圖樣。
受當代美術影響,形式上融入了現(xiàn)代美術繪畫的特征,把黑白灰、透視、色彩、構圖布局等元素融入到傳統(tǒng)剪紙中,渾然天成,與時俱進,反映了當代民間文化的走向。受其地形地貌和傳統(tǒng)巴文化的影響,其剪紙藝術作品傾向于圓潤、飽滿。
巴山剪紙手法獨特、造型美麗,題材廣泛、寓意深刻,其內容多以民俗生活、紅色文化、鄉(xiāng)村振興等為主,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體現(xiàn)了大巴山人勤勞勇敢、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巴山剪紙閃耀著巴文化的神秘,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它基于對生活的審美趣味,創(chuàng)造出了各式各樣的作品,通俗易懂,深得人們的喜愛,有著不可低估的藝術研究價值。
剪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農耕社會民俗生活中創(chuàng)造,流傳至今的一種民間藝術,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造紙術出現(xiàn)以前,人們就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等物上剪刻紋樣。
巴山剪紙的工藝流程可分為設計稿樣、選紙、裝訂、剪刻、剝離、壓平等六個步驟。
1、歷史價值:“巴山剪紙”有著悠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民間基礎。“巴山剪紙”繼承了祖輩等民間藝人的傳統(tǒng)技藝,不少主題有著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鄉(xiāng)土氣息,體現(xiàn)了巴山人民勤勞、勇敢、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2、藝術價值:近年來,關心和研究民間藝術的人愈來愈多,巴中的民間藝術,保持著巴文化神秘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魅力?!鞍蜕郊艏垺被趯ι畹膶徝廊の?,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作品,通俗易懂,深得人們的喜愛,有著不可低估的藝術研究價值。
3、使用價值:“巴山剪紙”是中國民間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琳瑯滿目的剪紙作品給人以歡樂、愉快、爽朗的藝術情趣,表達內容極為豐富,用途非常廣泛,適應了不同層次人們的需要。不但美化了生活,也美化了人們的心靈,反映著人們祈求吉利、幸福的美好愿望。
4、文化價值:“巴山剪紙”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其表現(xiàn)出的造型特征、形式美感和率真的感受等,為我們開啟了一個豐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庫,體現(xiàn)了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巴山剪紙以民俗生活為基礎,記錄了日新月異的巴山巨變,可為民俗研究、民間文學研究和歷史、戲劇、美術的研究提供直觀的實物證據,并為進一步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形象資料。